玛钢产业是太谷县的一张“名片”,即使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太谷县玛钢管件年产量依然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电力金具年产量更是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在我省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新路的大背景下,太谷玛钢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瓶颈?如何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太谷,探寻玛钢产业的强盛之路。
玛钢铸造产业是太谷的传统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玛钢管件、沟槽管件、电力金具、五金铸件等产品为主的玛钢产业集群。目前,全县铸造企业达到102家,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1000多个,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2015年行业年产量52万吨,从业人员3万多名,上缴税收近亿元。
据太谷县铸造业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闫峰兵介绍,上世纪70年代,因市场需求旺盛,在国营太谷玛钢厂的带动下,一批玛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太谷县发展起来。为了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太谷县委、县政府按照手续、质量、环保、管理4项内容,对全县的玛钢企业进行了“洗牌”。到2003年,企业个数从最多时的150多家减少到了120家,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近一半,其中2个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企业在,饭碗才在。为了生存和发展,玛钢企业的经营者也在不断地对企业进行提升。比如在产品上,由单一的玛钢铸造向球墨铸造、精密铸造、有色金属铸造等产业发展;在环保改造方面,摒弃冲天炉,采用电炉冶炼,退火炉改造从煤气发生炉改进到应用天然气。
与此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发展开始转向引导和服务,通过成立太谷县铸造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性的产品展示会、学术交流会,促进企业经营者提升经营理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及时在全行业实施“技术改造、规范秩序、产品升级”3大工程,推广清洁节能型新工艺、开启自动化造型线余类新产品,使玛钢产业逐渐进入了创新和提升阶段。
太谷玛钢产业经过近40年的市场考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大,全县12家玛钢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年出口玛钢10万吨;培养了一支庞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铸造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已有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TG牌玛钢管件和古字牌电力金具曾分别荣获国家银质奖和部优产品、省优产品称号,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特色突出,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闫峰兵说,目前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集团优势和品牌优势。比如,全县100多家铸造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不能做到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互补,在市场上形不成较强的竞争实力。对外不能抱团发展,对内却一直存在同质化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全县有近60个企业的产品商标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但这些品牌却没有在国内打响,更没有打响国际市场;多为家族型企业,管理粗放,在成本控制、新产品开发、销售手段、扩大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当太谷玛钢产业走入发展瓶颈的时候,国内河北、安徽等地的玛钢产业已迅速崛起,产品打入欧美市场。而国际市场上,铸件的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低端铸件市场正在向印度、土耳其、越南等国家转移。这个时候,如果太谷玛钢产业不能及时转型升级,前途堪忧。
玛钢产业对太谷县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到2015年,产值近40亿元;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近1/4。
这些年,为了玛钢产业能走出发展瓶颈,太谷县政府对全县玛钢铸造业实施了“关停淘开云官方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玛钢发展战略:实行“三炉一线”改造,建成自动化造型生产线台冲天炉改造;建成的太谷县胡村玛钢铸造园区,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投资4600万元打造的玛钢研发会展中心,具备产品展示展销、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等功能。
太谷县领导一致认为,玛钢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最好的出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太谷县副县长武正梅表示,太谷县委、县政府将通过建设完善核心园区、科学运营研发中心、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太谷玛钢铸造产业创新升级。“建设完善核心园区”就是对已经成型的玛钢铸造工业园区,加快制定优惠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及设立准入门槛,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园;“科学运营研发中心”就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攻关,依靠创新驱动,在关键产品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全行业主宰市场和价格的能力;“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就是由政府牵头,在人才支撑、金融服务、税务服务、行业协作、部门联动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组建产业联盟,进一步提升行业自律、信息共享、网络共享及技术共享能力,实现产业的集聚抱团发展;“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就是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实现以品牌创效益、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政府在为产业升级提供发展平台,太谷玛钢企业也在为走出铸造产业发展窠臼苦苦寻找突围之路。
山西卡耐夫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军告诉记者,为了错位发展,公司将产品逐步定位在相对高端的消防器材管件,致力于以质量、品牌优势占领市场。周永军表示,他的思路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玛钢企业”,但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对消防沟槽管件做的都是百年预算,要求高,投入也高,鼓励“工匠精神”,但国内市场目前打的还是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卡耐夫的高端产品在价格战上没有优势,这种市场环境客观上打压了“工匠精神”。周永军说,国家鼓励以“工匠精神”打造企业精品,首先还是要培育适合“工匠精神”生存的市场环境。
同样是追崇“工匠精神”,太谷县兴龙铸造有限公司走的是技术创新之路,公司自己上马的覆膜叠箱铸造再生利用一体化全自动生产线,具有国内一流水平,以覆膜砂为原料生产的管件,光洁度好,棱角分明,达到了精铸水平,生产成本不高,生产环境好,今年,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优质产品”。作为太谷县老牌的玛钢企业,太谷西蒙铸锻有限公司走的是产品创新的路子,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管件专利技术,能生产出几千个品规系列的管件、铸件、导轨连接件,同行业无人能及。
太谷县共有14家生产电力金具的企业,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80%,但许多企业要不没有招投标资质,要不有资质却做得不好,只能依托别的企业销售,利润大打折扣。山西永强电气有限公司为了摆脱这一桎梏,将产品出厂合格率做到了100%,取得了招投标资质,并且能经常在大型企业招投标中胜出,掌握了同行业的话语权。
闫峰兵说,太谷玛钢产业在40年的发展中,能坚持下来,也是这么多企开云官方业的坚守,有他们在不同发展方向的带动,有县里的扶持和引导,太谷县完全可以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各具特色的铸造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专、精、特的中小配套企业,实现太谷由玛钢铸造大县向高端铸造产业基地的转变。